邢台中院于2010年11月19日举办了“司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在校学生代表参加。代表们首先观看了邢台中院信息化建设纪实片,观摩了一起行政案件的庭审,并参观了邢台中院的数字化审判庭、信访接待室、立案大厅、监控室、数字化审委会、文化长廊、廉政教育警示厅等设施建设。
并举办了新闻发布会,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书奎、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田浩、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专职审委会委员吴章彬参加了发布会,并作出了典型发言。以下为发言稿:
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措施,是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及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成果检验,更是服务当事人、方便公众的利民举措。大力加强司法公开,将使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法院工作性质和程序,建立对法院工作的认知与信任,督促法院审判工作的公正高效。
近年来,邢台中院高站位、促落实,立足科学技术、着眼规范管理、狠抓组织发动,积极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广度、深度,力争实现司法公开最大化,努力确保当事人及社会公众“能知情、能参与、能表达、能监督”。
一、健全司法公开制度,强力支撑司法公开
邢台法院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司法公开的指导意见》、《数字化审判庭使用管理细则》、《关于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六项规定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制度》、《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等146项规范,并设立推行了院领导接访、新闻发言人、审委会委员公开、重点案件公开听证、执行信息公开、评估拍卖“阳光操作”等机制,为司法公开的长效高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取得良好效果。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全流程保障司法公开
邢台中院设立“一站式”立案大厅,并对大厅进行了窗口式改造、完善了诉讼服务中心信息服务功能,设置了文明导诉台、案件信息电子触摸屏、温馨接待室,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服务、排忧解难。
为确保案件信息的真实可靠,邢台两级法院实现了办公数字化,由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将案件的全部审理流程纳入其中,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两级法院案件信息数据的同步传送,经过微机随机分案、自动排期、审限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确保了案件信息对内、对外的公开透明,使案件审理全程在“阳光下”进行。
邢台中院建立了外网门户网站,设立了开庭公告、便民服务等栏目;将西门显示屏、诉讼服务中心电子触摸屏与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当事人、代理人等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案件的开庭时间地点、审理程序及诉讼须知等信息。不仅如此,两级法院外网网站还设立了法院概况、队伍建设、审判管理、法律法规等内容,并对已生效案件还进行了外网公开公布,截止到今日,共上网裁判文书2600余件。外网网站从2010年5月更新建设至今,点击率达8.2万余次,更好地方便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
另外,两级法院还联网建设了21个数字化审判庭,具备了证据展示、多媒体播放、录音录像、远程监控等多种功能,实现了与电视、网络有效对接,为进行电视转播、网络直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拓展了社会公众了解参与庭审的渠道。
三、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多维度确保司法公开
邢台中院创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专刊》,每两月一期,将法院重大新闻、工作动态、重大案件等信息刊送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完善了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并评议法院庭审制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揭开了法院司法的神秘面纱,使案件审理更广泛地接受监督。同时,规范了听审程序、扩大了听审范围,规定凡公开审判的案件均允许媒体记者和旁听人员通过安检就可进入法庭旁听,大大拉近了法院与社会公众的距离。2010年,邢台中院共接受旁听案3千余件、共计1.2万余人次。
邢台两级法院在外网门户网站及诉讼服务中心分别设立了院长信箱、举报信箱等,并派专人收集电子邮件及信件。群众可以将自己对法院的看法、意见及建议直接向法院领导反映。法院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梳理落实,形成了与社会公众的良好互动。
现在,社会公众已普遍排除了对法院法官的猜忌怀疑,了解认同了法院的工作,法官对司法审判工作也较之前更加审慎、规范,法院工作的开展愈加顺畅、有力。2008年13个基层法院无新发信访,2009年16个基层法院无新发信访,涉诉信访呈悬梯样下降;2008年审判指标有4项上升到全省前3位、2009年有7项上升到全省前3位,审判效率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今后,邢台中院将不断纵深推进司法公开、多渠道多维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也将适时推出庭审网上直播、电视转播,实现电子诉讼档案查阅,通过与多家媒体合作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对先进集体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利用新闻发布会、公众公开日等多种形式更多地公布展示法院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努力打造“学习创新、高效服务、阳光诚信”的三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