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南和法院“民心司法”三年没有新信访
  发布时间:2010-08-02 11:20:13 打印 字号: | |

    38起案件没有错判却引起上访申诉,南和法院调研认为,这是因为对当事人的态度和感情出了问题   

    南和法院推行“民心司法”

    当地三年没有产生新的信访,旧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在全县机关作风民主测评中名列第二
燕赵都市报讯记者(记者刘彬)在南和县法院采访时了解到,从2000年到2007年间,南和县有38件引起上访和申诉的案件,案件质量评查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件错案,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对当事人的态度和感情出了问题,才引起当事人上访不止。随后,南和法院开展了暖人心的“民心司法”,当地三年没有产生新的信访,旧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在全县机关作风民主测评中名列第二,院长姚振忠当选2009年度南和县十大新闻人物。

    你来法院我管饭

    走进南和县法院,记者发现了在法院食堂的旁边,有一个类似于平时饭店雅间的场所,院长姚振忠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便民餐厅,凡是在便民餐厅就餐的诉访当事人和法院干警享受同等待遇,饭菜标准、补贴标准、收费标准一样。当然,对于一些特困群体的当事人,我们就让他们免费就餐。不仅如此,我们法院还提倡主办法官陪同就餐,一般情况下,这顿饭就让主办法官签字,让当事人觉得这是主办法官请他们吃饭。

    这其实是我们的一个办案方法,无形中,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感情加深了。姚振忠说。

    我们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姚振忠说,从2000年到2007年间,南和县有38件引起上访和申诉的案件,案件质量评查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件错案,究其原因,有的是辩法析理不够、法律解释不到位;有的是漠视群众疾苦,关注民生走了过场;也有的是干警执法素质低、执法作风粗糙。总之,都是因为对当事人的态度和感情出了问题,才引起当事人上访不止。

    2007年9月,河北电视台曾播发一期节目,一位老人因赡养问题找了很多部门没人管,节目中有个镜头:老人来到南和法院,推开一个领导的门,里面人怒喝:“出去!出去!”

    这样的态度,怎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姚振忠说,我把这个节目在法院全体大会上反复播放,并借此机会,法院进一步落实了首问负责制,并实行导诉服务和“去向告知”,只要当事人走进法院,第一个遇到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到底,决不能推诿。法院每个工作人员门上也挂起“去向告知牌”,人在里面,就挂“请进”牌,任何人可以进入;有事离开,换上“对不起”牌,并告知去向,写明联系办法。最近,有7名法官坐在屋里,却挂出“对不起”牌,受到全院通报。

    民心司法化解“南和信访第一案”

    在南和县法院,记者见到了号称 “南和信访第一案”当事人赵某。

    赵某因对北关村旧城改造房屋补偿不满,诉讼后又不服判决,仅在2007年6月就四次进京,到天安门、中南海、外国驻京使团非正常访,被列为中央和省重点督办案件。

    姚振忠告诉记者,法院调查发现,赵某跟北关村书记原本是亲戚,因案两家矛盾激化、严重对立。

    我们当时家里房子没了,在县里租了一间40元一月的一个院子,简直不是人住的,和一个猪圈差不多,赵某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已经没法过日子了。

    姚振忠和法官们走进赵某租住的飞满苍蝇蚊子的破院落,坐下来跟赵某唠家常找到了此案的突破口:赵某家因打官司一直推延着儿子的婚事。法官们寻求赵某的“亲家”帮助做疏通工作,果然得到大力支持。他们又积极跟北关村协调,巧妙抓住矛盾焦点,运用司法艺术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事情结束后,我又带着赵某的儿子和儿媳去村支书家重新认亲戚,两个年轻人一声”姑姑、姑夫”喊出来,两家人尽弃前嫌,重归于好。春节期间法院回访时,赵某两口子已经住进搬迁的新房,抱着胖孙子连声感谢法院。

    通过这个案件,我深刻理解到,民心司法的重要性,姚振忠说,老百姓谁愿意打官司上访啊,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让老百姓对法院等司法机关有了很大的误解,打官司认为必须要找人,否则判下来即使不是错案,百姓也不服,认为法院偏向对方,这就是我们已经38起案件虽然没错但百姓还要上访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我们现在提倡“民心司法”,就是要让百姓觉得,我们是百姓的亲人,我们判的案子,一定是公正的。

 

责任编辑: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泉北西大街791号 电话:0319-22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