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本来在经济生活上就不景气,如果再遇到司法上的欺辱,岂不雪上加霜么,势必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更大的损害呢?
南和县法院在司法为民中,始终注重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令人难以忘怀。
86岁的孤寡老人王某,因承包土地跟村干部打起官司,老人孤苦无助在那一带是出了名的。院长姚振忠对干警说,越是这样贫弱的人,老百姓们越关注他打官司的结果,我们不能办“人情案”,但一定要办“人性案”。执行调解时,老人住的村子因修桥不能通车,老人步行到法院走了七八个小时,姚振忠知道后亲自向老人道歉,当即要求法官对这样的案子要登门去做调解。案件了结后,去年春节,姚振忠又带着油和大米登门回访,老人淌着泪水感恩政府,还制作了一面锦旗专程送到法院。法院则像对待亲戚一样留他吃完饭,又拿了包子让他带回家去,老人举着包子绕道最热闹的街巷回家,一路向村民讲法院亲民的故事。
从这件小事中,南和法院得出的感受是,没有一个案子会孤立存在,每个案子都有其关注群体,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要求法官办案,不仅要看到案件本身,还看到案子背后那一双双老百姓注视着的眼睛;不仅要解决一起矛盾纠纷,还要在司法服务中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近两年,南和法院拓展了这项特殊的司法服务,过年过节,在慰问老领导、老干部的同时,他们还增加一项:带着礼物登门慰问王某这些贫弱人群和老上访户。这项举措既巩固了信访案件的化解成果,又加深了信访人对党对政府的感情。接到法院送来的温暖,很多老人都教育孩子:“要相信法院,相信共产党,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咱们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良思潮:就是嫌贫爱富。有的法院和法官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就是热衷与企业家、大款打交道,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群众之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实在推不掉躲不开,也是耍着态度、拉着脸色去对待。群众心中有杆秤,对待他们如何,人家心知肚明,况且还得广泛地向周围的人进行传播,这是必然的。
南和县法院注重引导干警关注弱势群体的做法,就是司法为民的具体化,值得每个法院每名司法工作人员学习和深深的思索。